——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援外人力资源合作项目为例
李非凡 敬小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援外培训作为体现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一种重要载体,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渔业人力资源援助为主的渔业援外培训集中反映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理念和创新机制,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淡水中心或“中心”)是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的区域指导中心,亚太地区综合养鱼研究和培训中心及FAO水产养殖和内陆渔业研究与培训参考中心。2015年,淡水中心上下一心,以“传技术、育人才、促合作”为目标,先后承办了阿尔及利亚内陆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加纳水产养殖推广技术培训班,马拉维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中亚及高加索地区水产饲料与苗种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班,阿根廷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格鲁吉亚渔业养殖技术培训班,发展中国家增值渔产品开发与市场体系建设研修班,伊朗水产技术培训班,莱索托渔业养殖研修班,亚太地区内陆渔业资源增殖与管理研修班等10期援外培训项目,为27个国家培训了226名渔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官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渔业软援助,培训渔民真本领
在《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中,提到8种主要的援助方式,其中包括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如果“硬援助”是指传统的与基础设施、物资、资金直接相关的援助,如成套项目、一般物资、债务减免等,那么相对而言,这里所指的“软援助”就是非物资或非资金直接相关,而更侧重技术、人力、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支援,如技术援助、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医疗队、援助志愿者等。
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主任、袁新华副主任等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在教育培训处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竭诚努力下,自1981年起,淡水中心开始承办各类援外技术和官员研修项目,为受援国培训技术人才。 截至目前,共计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2200多名高级水产技术人员和管理官员,并正式招收了硕士和博士留学生攻读学位。培训领域涵盖综合养鱼技术、水产养殖、内陆水域可持续利用、渔业发展和管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水产养殖健康管理技术、良好水产养殖操作规范和实践、社区渔业开发和管理、水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渔业产业化发展等专题。并通过聘请渔业名师,有效地将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各环节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了各国行业发展能力。
“以人为本”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培训质量
在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中,第四条规定“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七条规定“中国政府对外提供任何一种技术援助的时候,保证做到使受援国的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淡水中心一直把培训受援国渔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如何培养受援国自身的能力,是承办培训项目的工作重点之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心承办的培训班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即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养殖热点专题以及文化体验。各模块将根据课程特点,以课堂讲座、生产实践、参观考察、小组讨论与报告等多种形式灵活开展。同时,学员参观考察内陆渔业生产、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部门及水产龙头企业,与水产养殖生产者、基层工作人员、渔业资源管理者、企业管理层进行交流,让学员更客观地了解我国渔业产业发展、资源增殖和管理、以及渔业经济开发的应用实践和成果,并就水产养殖领域的双边/多边合作潜力进行探讨。
因地制宜推广技术,拓展双边合作内涵
2015年,中心承办的7期双边渔业技术培训项目,如阿尔及利亚、加纳、马拉维、阿根廷及格鲁吉亚等国。受援主体分布广泛,涵盖了非洲,拉丁美洲,及亚洲。中心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订制”了适合其国内渔业发展水平的培训计划,并积极回访和跟进。格鲁吉亚水域资源丰富,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格鲁吉亚和我国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今年六月,中心承办的马拉维培训班,有来自马拉维渔业局的25名技术专家和管理官员来华培训,根据马拉维是内陆国家,水域面积有限,专家在传播中国先进养殖技术的同时,推荐在马拉维推广鱼稻共生的综合养殖项目,既能整合国内土地资源,又能开阔优质蛋白来源,解决马拉维吃鱼难的问题。“感谢你们分享的经验,也感谢能有机会学习中国在渔业领域的经验和技术。”马拉维渔业局规划处处长马库维拉说:“我们期待在未来能与中国在渔业这一关键领域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淡水中心首席专家杨弘研究员和南南合作专家袁新华研究员也亲赴马拉维指导技术转移项目,在到达马拉维之后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比较了中国和马拉维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和组织情况,并制订了向马方进行技术转移的方案和工作计划,更重要的是,国专家已经开展了试验性的技术示范工作,罗非鱼苗种繁育取得巨大成功,一次繁殖了30万尾罗非鱼苗,这是马拉维历史从未取得的成绩。
争取后续合作项目,扩大援外培训效果
中心在培训后积极与各学员国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其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并根据需求积极争取农业部、科技部及FAO等国际组织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派出专家组帮助受援国建立新的渔业科室,深入基层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示范养殖技术。此外,淡水中心根据受援国的实际需求,提供免费药品、鱼苗,养殖技术手册等。比如,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政府援建的南非水产养殖技术示范中心的苗种生产和技术示范能力,淡水中心选派郁桐炳副研究员、王建新副研究员和华风雷助理研究员等3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自2014年2月起赴南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展为期3年的科技支撑工作。在1年的时间里,先后为南非培训了100多名渔业技术骨干,并为南非培育出来近5万尾优质苗种,获得了南非政府的高度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