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子的妙用
生活在撒哈拉大沙漠南缘的图阿雷格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利用沙子的民族。
“沙床”和“沙毯”是图阿雷格人特有的家产。这里所谓的床,当然不是现代家庭中的那种床,而仅仅是一块睡觉的地方。睡觉时只需在这样的沙床上铺上一张席子或一块布就可以了。躺在这样的沙床上不仅柔软适度,而且阴凉舒适。沙床用了一定时期,家庭主妇就要更换一次沙子,以保持沙床的清洁卫生。作“沙毯”用的沙子一般为浅红色,颗粒比较大一些,但人踩在上面仍感柔软舒适,既不扎脚,也不会粘脚。
以沙代水是图阿雷格人的另一种用沙妙法。由于沙漠中水奇缺,因此,图阿雷格人在野外劳动时,清洗手脚几乎都是以沙代水。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子中没有泥土和其他杂质,非常纯净,沙子的去污力又很强,因此即使双手沾满了油污,用沙子反复擦洗就可以洗干净,效果比水更佳。
“沙烤大饼”是图阿雷格人巧用沙子的又一例子。其做法是这样的:首先在沙地上挖一个底部平整的坑,然后在坑中用木柴生上火。等到木柴都烧成火炭了,便把做成的面粉大饼放在筛选过的干净沙子里,使其裹上厚厚一层沙子。再把这个裹着沙子的大饼埋到炭坑中,过10~15分钟后把饼拿出来,用手或木棍拍打面饼,裹在上面的沙子便掉下来了。一张松脆的大饼就这样烤成了。
“沙疗”是图阿雷格人用沙子治病的俗称。最常见的方法是把滚烫的热沙子装入布袋,包扎在患有风湿症人的膝部或腰部。有的干脆把病人抬到太阳下,把他的下半身埋入沙中。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不仅用热沙子治风湿症,还在没有消毒药水的情况下,常常把溃烂的手脚伸进高达六七十摄氏度的热沙中治疗局部溃疡。
“沙藏”是指图阿雷格人用沙子储藏食物、粮食、水的方法,其中以用沙储水的方法最为普遍。沙漠地区炎热干燥,水蒸发量大,为了防止水变质和蒸发,图阿雷格人都把储水器埋到沙地下,从这样的储水器中舀上来的水,不但清洁卫生,而且阴凉可口。把粮食等食物埋入沙中可以防止腐烂受潮,则更是尽人皆知的事。
“以沙当纸”,这是图阿雷格人自古以来就使用的方法。由于他们生活的地区至今交通不便,纸张奇缺昂贵,所以在一些小学校,老师们至今仍让孩子们在沙地上练习写字。另外,他们常常在道路旁的沙丘上插上用树棍做的路标,为迷路的行人指引方向。
※ 非洲妇女的审美观
额部的宽度、脚跟的秀美、小腿的粗细和脖子是否浑圆是非洲妇女审美观中最有特点的方面。
脚跟之所以被列为女人是否美的因素,是因为大多数非洲妇女常年光脚,不穿皮鞋或布鞋。因此,大多数妇女的脚跟都很粗糙,甚至干裂得很厉害。所以,非洲妇女认为,一个美的女人,必须有一双保护得很好的秀美的脚跟。
脖子是否浑圆和眼睛是否水灵则完全是一种传统的审美观。据说它们和一个人的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并且最能反映女人的青春年华。
非洲人的毛发不发达,妇女的头发也是鬈曲的。对此,非洲妇女一般都用三种方式加以弥补:一、用各种美丽的头巾把头包起来;二、把头发做成各式各样的发型;三、用现代技术使鬈曲的短发变长。因此,头巾和发式成了非洲妇女头发美的另一种标志。有些地区,如几内亚和马里等地,不同的头巾和裹头巾的方式,竟成了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象征。
比较起来,非洲妇女对于肤色的美不怎么重视。她们较为重视的并不是谁的皮肤更白皙或更黝黑,而是更重视皮肤的柔润、光滑。在有些电视片或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些非洲妇女把脸涂成白色。其实她们涂这种白色涂料,并不是为了用白色来增加自己的美,而是用来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非洲妇女真正用来美容的化妆品是一种植物靛蓝,她们通常把这种靛蓝擦在手掌和脚底,而不是擦在脸上。
在现代文明进入非洲以前,非洲妇女喜欢用文身的方法在脸部做成各种美容图纹,现在只有在少数乡村地区还保留着这种习惯。这种图纹和非洲人的脸部部族标记一样,正在逐渐消失。
(摘自《非洲异闻》,中国书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