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中国与国际发展论坛”期间,12月10日上午,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办事处联合主办主题为“国际发展筹资的新挑战与中国角色”的专题会议。
可持续发展筹资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金手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近年来,公共卫生、地缘冲突、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危机冲击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融资需求增加和资源减少的“剪刀效应”持续放大。据联合国估计,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后半程的资金缺口从新冠疫情前的每年2.5万亿美元增加至4.2万亿美元。2025年,联合国将在西班牙举行第四次发展筹资国际会议,以期加速国际发展筹资进程,讨论发展筹资的新趋势和方案。发展筹资作为全球发展倡议八大重点领域之一,我国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发展筹资的战略性、协同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为推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本专题会议围绕国际发展筹资和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筹资体系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展开交流对话,分享各方最新动向与经验做法,为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提供借鉴。
会上,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公使衔参赞赵清华致辞,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可持续发展筹资司司长Shari Spiegel作引导发言,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展政策和发展融资主任Kalpana Kochhar作了题为“国际发展融资新挑战与中国角色”的主旨发言,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晨希围绕“全球发展倡议下的国际发展筹资:中国行动”作工作汇报。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所长王泺主持圆桌讨论。
在圆桌论坛一,亚洲开发银行总裁办公室原特别顾问姚先斌,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研究与协调分析员陈慧怡,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朱留财,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可持续金融中心主任刘爽围绕国际发展筹资、气候融资等混合融资模式的新趋势问题分享各自经验与观点。
在圆桌讨论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全球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威、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研究四处负责人郭昊、中国进出口银行主权客户部资深经理张辰旭、国家开发银行营运管理部资深经理李镆从全球风险治理、大国财政、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项目和管理经验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筹资体系等问题。
来源:中国与国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