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北京市延庆区旧县镇联合举办 “阳光暖棚・彩虹果蔬” 营养教育活动。活动依托 “延庆阳光暖棚助残赋能示范项目”,通过生动的食育课堂与教师培训等形式,将 “以食育人” 理念融入儿童早期发展关键阶段,在守护幼儿健康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助残赋能与营养改善实践。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在活动现场表示,儿童早期发展是奠定身体发育、认知能力及整体健康基础的关键时期,意义重大。他指出,此次活动整合了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学校供餐领域的理念、经验与创新模式,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幼儿营养与社会行为改变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孩子们和老师们带来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的食育内容。
世界粮食计划署赵兵代表出席“阳光暖棚 彩虹果蔬”营养教育活动。
营养教育活动以暖棚直供的新鲜彩色蔬果为核心教学素材,同步开展两大板块活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营养项目官员朱欣娅,通过趣味互动课程让幼儿园小朋友认识蔬果营养价值,以及养成多吃新鲜蔬果的饮食习惯;首都儿科研究所张淑一老师则通过生活化的营养专业指导强化幼儿园老师的食育知识储备与授课能力,为长效开展营养教育筑牢基础。
赵兵代表强调,营养改善始终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工作核心。他指出:“在中国多个欠发达地区实施的乡村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中,世界粮食计划署一方面依托本地食材保障幼儿餐食的营养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宣教活动培育儿童健康饮食习惯。此次延庆的培训活动,推动营养知识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场景,我们希望借助这类特色实践,让健康习惯伴随儿童成长,同时让助残赋能的成果覆盖更多群体。”
“延庆阳光暖棚助残赋能示范项目” 是世界粮食计划署与延庆区政府携手推进的创新合作实践。该项目自 2024 年 5 月启动以来,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长期支持及延庆区、旧县镇政府的紧密协作下,已为 74 名残障小农及其家庭构建起全产业链帮扶体系 —— 通过阳光暖棚种植、烘焙坊加工、职康站赋能等多元载体,有效助力残障群体就业增收。项目产出的新鲜蔬果形成稳定供应网络:既对接本地烘焙坊、老年餐桌及温馨家园需求,更通过固定供需合作进入旧县镇幼儿园,累计惠及 1400 余人,其中包含 160 余名幼儿。
来源:联合国工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