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日”次日,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携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了“多极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地缘政治、绿色转型与合作新途径”研讨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徐秀丽教授,挪威奥斯陆大学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SDG倡议主任Dan Banik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高宇宁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创始院长夏友富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通用技术咨询投资公司前董事长刘德冰等出席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青年研究员夏昕鸣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李霄松研究员主持。

徐秀丽教授致欢迎辞,并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在学术研究、教育创新、智库建设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强调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专注“发展—合作—治理”三位一体的实践场景,致力于推动后发国家的农业农村转型与现代化进程,加强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以及区域和全球发展治理等领域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并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机构的合作,在全球发展治理领域为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

Dan Banik教授深入分析了多极世界格局下可持续发展的七重复合性挑战与机遇。Banik教授指出,世界正加速从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变,新兴大国在关键全球议题上影响力与日俱增,全球秩序的重塑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同时,西方国家大幅削减对外援助,也让全球发展合作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在全球秩序重塑的关键时刻,全球南方在保护气候、发展和减贫等方面成为推动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应对共同挑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宇宁长聘副教授深入探讨了食品系统、森林变化以及贸易流动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深远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在多极世界中的推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他指出,食品系统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据了三分之一。从土地利用变化到农业生产,从食品加工、包装、运输、零售、烹饪再到食物残渣处理,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排放温室气体。其中,土地利用变化环节的排放尤为突出,这与森林砍伐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贸易流动方面,碳排放的转移和分布是一个复杂且亟待关注的问题,从消费基础的碳核算角度来看,中国进口农产品的来源地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碳排放特征。中国在农产品采购方面采取了负责任的策略,例如“零毁林”巴西大豆进口项目。同时,农业商品贸易不仅带来了碳排放问题,同时也为原产地带来了投资和就业机会。
夏友富教授介绍了经济全球化1.0的历程、问题以及经济全球化2.0的转型与发展。夏友富教授指出,经济全球化2.0的理论创新在于全球贸易、投资与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的融合发展,其中数字经济,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引领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推动新的联合国议程和机制,主动促进绿色技术合作,尤其是绿色能源领域,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许正中教授从21世纪财富创造的新特征以及相关技术与平台视角切入,探讨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多元开放平台在促进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整合技术研发、知识共享、信息交流、政策支持和金融共享等多方面功能和信息,通过协调和管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建立了公共测试平台、公共实验平台等硬件设施,以及包容性社会服务、知识和信息共享系统等软件措施,推动了新产业、新集群和新产品的诞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企业的摇篮、区域经济的驱动力以及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焦点,也是大学竞争力的起点。
圆桌讨论环节,刘德冰教授回顾了自己从1978年毕业后投身国际贸易的经历,强调贸易的初衷是互利共赢。他提到,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贸易额大幅增长,2023年达到6.5万亿美元。即便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上半年的进出口贸易额仍实现9%的增长。然而,他也指出商品贸易的可持续性可能面临挑战,一方面是因为各国都在努力实现自给自足,另一方面是全球化可能向区域化、碎片化转变,这将限制商品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他提到,中国虽然在商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服务贸易方面仍有差距。此外,他还强调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影响,以及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中国在大数据和大型语言模型(LLM)领域已经取得了进展,但未来还需关注大型行动模型(LAM)的发展,这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互动环节,多位国内外学生与专家就全球南方自主发展与接受国际援助之间如何在多极世界找到平衡、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全球治理改革如何确保各国的一致性和责任感等重要问题展开。本次研讨会激发了对全球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研讨会也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作为“联合国日”系列活动,本次研讨会为探索多极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与合作新路径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宝贵见解,为国内外专家学者、青年教师以及校内外学生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未来,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将持续开展全球发展治理与合作等对话交流活动,携手各方力量,促进跨领域、跨文化与跨学科交流。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