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务部主办,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承办的“印尼农业农村发展官员能力建设研修班”于2025年10月在北京举办,旨在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助力印尼农业农村发展官员能力建设,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促进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期间,福建省科技文化创新协会(或简称“协会”)承办“印尼农业农村发展官员能力建设研修班”10月22日至26日在福建开展考察交流活动。来自印度尼西亚的30位农业农村发展官员在福建省福州参加2025年中国-印尼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交流活动;考察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特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全产业链的科研体系;参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富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科技创新项目,农文旅产业融合-春伦茉莉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走进梁厝村历史文化街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展示馆以及三坊七巷等福州古民居;与福建地方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科特派制度减贫实践、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内容进行考察交流探讨。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对此次考察交流活动高度重视,于10月24日下午在福州西方海悦酒店,与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共同主办以“聚中印尼科技力量,共创绿色农业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印尼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交流活动,省科协副主席蒋柱武出席交流活动并致辞,他代表主办方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印尼友好合作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石,也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面对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挑战,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与印尼同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在农业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他表示:福建省科协始终致力于发挥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海内外科技人才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沟通平台,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两国农业科技资源互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国—东盟科技经贸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肩,深化合作,共享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余文权,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郑宝东分别致辞并作农业科技创新等推介交流。
在推介交流环节,印尼农村与发展落后地区部村庄与农村发展总局秘书拉赫玛蒂娅、村庄竞争力与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心主任卢飞分别作《印尼农业发展情况》《印尼农业发展所用技术》主题演讲;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三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李维新分别作《甘蔗技术》《农业科技成果》推介,活动由福建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和福建省科技文化创新协会共同承办,推介交流活动由协会会长张芸主持。
10月24日上午,协会在仙芝楼举办“提升印尼农业和农村发展机构能力研讨交流会”,联合国南南合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项目科特派减贫示范活动项目主任、协会会长张芸作题为《中国科技特派员助力减贫的福建经验》主旨发言,她介绍,协会是中国南南合作网和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成员单位,以南南合作为纽带,聚焦中国科技特派员模式的转型升级和相关经验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应用,为南南合作贡献福建经验和福建智慧。近年来成功组织举办过多场国际交流活动,涉及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科特派减贫模式、青年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等多个方面。同时,积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合作,实施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有效促进了福建与联合国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她指出,中国科技特派员(简称科特派)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减贫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总结、倡导和推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它发端于福建南平,并在全国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她强调,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农村发展政策,旨在通过选派科技专业人员深入基层,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技能培训与产业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基层治理和科技服务领域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愿意与发展中国家深入分享的“福建模式”和“福建经验”。2023年起,协会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减贫中心合作,实施“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项目科特派减贫示范活动”项目,在福建武夷山建立科特派减贫示范活动区。项目宗旨是与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科技扶贫、实现乡村振兴的经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项目启动以来,举办多次科技特派员减贫专题的国际研讨交流活动,累计邀请国内农业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500 余人。期间,有来自尼泊尔、蒙古、越南、老挝、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二十余个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官员和学者195 人参加学习和交流,不仅宣传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赋能乡村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也为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样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开拓了新的视野。科特派减贫示范活动区立足于福建,以闽北的茶、水稻两大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建立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区和科特派减贫茶业示范点,积极开展优质品种选育种植示范和产业技术培训工作。邀请农业技术科技特派员开展多场培训活动,内容涉及农产品网络营销、再生稻生产技术、茶产业科技培训等,受惠农户遍及全省,其中妇女占比高达35%。这些活动推动了国际间经济技术的交流,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各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当前,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 26 周年之际,中国的减贫实践正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项目走向全球南方国家。她希望,此次交流活动通过分享福建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两国农业科技成果交流合作,为构建中国-印尼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研讨交流会前,研修班官员先参观考察了仙芝楼集团,董事长助理朱忠敏向研修班官员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特别是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并于2021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公司董事长李晔带领团队,发挥科特派制度优势,提高灵芝的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户减贫的案例,分享了一直坚守“一心只做好灵芝”的初心,以品质为本,精心打造“仙芝楼”品牌的经验,研讨交流会由协会副会长单位—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仙芝楼 ”)承办。
在福建考察的第一天10月23日上午,印尼农业农村发展官员走进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遗传育种资深研究员、副所长涂诗航等专家以现场教学的方式,向研修班官员讲解水稻全产业链的科研体系,包括遗传育种、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与服务,及国家水稻工程实验室、水稻改良福州分中心,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等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介绍,分享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和科技主战场,促进粮食生产、保持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福建经验。

10月23日下午,研修班官员参观考察中富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在展示馆由副总经理黄晓明向来宾们介绍智能无人机等项目,特别是通过自主研发物联网动环网优大数据分析、传输网管和姿态感知系统,构建“服务+应急科技”平台,分享了公司为政府部门、部队院校、通讯运营商等无人机应急通信客户,提供全面的数据和管理支持与服务的做法与经验,并进行座谈互动与交流。
10月25日,研修班官员参观考察福建文旅农融合项目—春伦茉莉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历史文化项目—福州古代民居“三坊七巷”。他们深入了解了茉莉花茶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产业园内,芬芳的茉莉花香弥漫在空气中,让官员们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他们还进行了茉莉花茶的采摘,了解了烘焙和包装过程,对这种传统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官员们最后一个行程—考察福州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中国名人聚居地,对承载“闽都文化”精髓的“三坊七巷”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刻理解,对中国—印尼在保护修复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通过为期6天的考察交流活动,印尼农业农村发展官员代表对中国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减贫领域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愿意学习和分享这些宝贵经验。其中,拉赫玛尼娅女士和卢飞先生都希望与福建在科技扶贫、科特派制度、水稻等种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达成合作,研修班官员都期待未来能与福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国—印尼在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和妇女发展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印尼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来源:福建省科技文化创新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