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专家到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所

2025-11-14 10:37:00 点击数:14 收藏

10月31日-11月1日,俄罗斯联邦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VNIRO)分子遗传学实验室负责人尼古拉·穆格(Nikolai Mugue)教授一行2人应邀到访我院水产所。双方开展了学术交流,并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建鲟鱼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国际合作实验室。

987_副本.jpg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我院水产所育种学科带头人胡红霞研究员主持,水产所所长武占会、副所长宋海亮、相关科研人员及学生等近20人参会。会上,胡红霞研究员系统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几年在鲟鱼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及基因组选择育种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就鲟鱼种质鉴定、鲟鱼40K液相芯片开发等方面与两位专家进行了交流。Mugue教授介绍了俄罗斯联邦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在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就鲟鱼种群遗传分析、种质鉴定、进化与系统发育学等方面与水产所育种研究室团队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研讨会后,胡红霞研究员和Mugue教授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关于共建鲟鱼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国际合作实验室的谅解备忘录》。此外,武占会所长代表水产所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协议》,待俄方签署后正式生效。未来,双方将围绕鲟鱼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国际贸易中鲟鱼制品溯源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及人员互访,共同推动鲟鱼保护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

Nikolai Mugue教授长期聚焦于利用种群遗传学、分子系统发育学和DNA条形码技术,研究鲟鱼的种群遗传结构、物种鉴定、进化关系及种质资源保护,其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鲟鱼资源管理与鱼子酱贸易的可持续性。担任Journal of Fish Biology、Russian Journal of Genetics等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其研究成果为俄罗斯联邦渔业局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在鲟鱼保护与贸易监管方面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在Nature合作期刊Scientific Reports、Genes以及Journal of Fish Bi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系列论文30余篇,其关于鲟鱼分子鉴定与种群遗传学的研究被广泛引用,对全球鲟鱼保护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