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非洲青年在乡村如何创业?他们会种地吗?有诀窍吗?有困难吗?2025年初,“中国农大-腾讯为村非洲青年兴乡计划”首期项目非洲学员的导师代表,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徐进和黄振乾老师来到坦桑尼亚,了解了这里9位学员乡村创业的酸甜苦辣,以协助项目提供更具体的创业指导和支持。在坦桑尼亚的两岸三地——莫罗戈罗、达累斯萨拉姆、桑给巴尔,学员们有人种水稻,有人种西瓜,有人做园艺,也有人种蘑菇、养殖肉鸡,还有人从田间到餐桌做农业生产加工产业链,也有人生产有机肥料,一位学员甚至正在考虑开豆浆店。我们在此选取其中的几位,将这些非洲青年乡村创业的案例与视频展现给大家。
艾登(Iden)不仅是一位来自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的年轻农业创业者,他还是“中国农大-腾讯为村非洲青年兴乡计划”的首批学员之一。他与其他学员一起,于2024年在北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培训,不仅深入学习了中国在乡村发展和农业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还接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商业模式,为他未来的创业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持。当指导老师到访艾登的创业基地时,他热情地从自己位于莫罗戈罗的一间不起眼的小木棚——他的蘑菇种植房中迎了出来。这间小木棚承载着艾登的梦想。尽管坦桑尼亚的就业机会稀缺,大学毕业后的艾登并没有追随父母希望他进入政府工作的愿望,而是选择了创业。
艾登对蘑菇的热爱可以追溯到高中毕业时。他说第一次品尝蘑菇便被它的鲜美口感深深吸引。这种新奇的食材在他的家乡并不常见。后来,他遇到了一位在坦桑尼亚成功种植蘑菇的中国人。这位创业者的故事让艾登深受启发,他意识到在非洲进行蘑菇种植可能是一个商机。从那时起,蘑菇种植的梦想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2024年从苏科因农业大学毕业后,艾登得到了母校创业支持机构和导师的帮助,并从学校获得了一间闲置的小木棚。他将小木棚改造成了自己的蘑菇种植房,并从中国创业者那里购买了三瓶蘑菇种子。他亲自负责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还雇佣了几位农民协助制作培养基。
种植蘑菇的过程并不轻松。他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同时用简陋的设备进行培养基的消毒。然而,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由于当地市场对蘑菇需求量大,他的蘑菇房每天生产的3公斤蘑菇总是供不应求,能达到60%的利润率。他甚至利用公交车将新鲜的蘑菇送到达累斯萨拉姆的超市、酒店和餐厅。他的客户对蘑菇的高品质赞不绝口,这让他对种蘑菇的未来很有信心。
尽管蘑菇事业初见成效,艾登仍面临一些挑战。由于资金不足,他只能用油桶对培养基进行消毒,而无法使用更为先进的高压消毒设备。他希望未来能通过项目支持或投资购置先进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虽然创业规模尚小,艾登已为自己的事业设计了品牌。他骄傲地展示了自己T恤上的绿色标志“LedG”,并表示这将是他未来公司的名字。他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坦桑尼亚乃至其他非洲国家对蘑菇的需求。
作为“中国农大-腾讯为村非洲青年兴乡计划”的学员之一,艾登的创业经历展现了中非农业合作与创新的潜力。这一项目不仅为非洲青年提供了宝贵的技能培训和发展机会,还通过知识共享和资源支持,支援了非洲乡村振兴。
来源:CIDGA丨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