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新形势、新挑战

2010-09-27 00:00:00 点击数:464 收藏

        尽管过去几年世界上存在种种反全球化阻力与思潮,但全球化进程经过改良后仍将继续深入发展。从几年来的八国首脑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议等多次全球或区域性首脑会议上可以发现,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影响总体上升,但发展中国家种类多、差别大,且均面临着繁重的发展任务。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变化、挑战和诉求也在变化。发展中国家将出现更大的分化,继续呈现发展的不平衡性、多样性和竞争性,发展中大国的地位更加突出。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发展中国家应对得当、积极利用有利因素加强自身发展,继续推动南南合作、正确处理南北关系,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仍有可能取得新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争取有利的位置。


2008年的发展形势相对严峻


        2007年,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的关注一度有追捧之势,2008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环境面临一些新变化。在能源供应、粮食供应以及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方面,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压力上升,形势出现严峻的一面。可以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一些国家对此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
        缅甸的气候灾害造成了惨重的灾难。5月2日登陆缅甸的热带风暴使数万人死亡、数万人失踪。目前国际市场上高涨的粮价已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5月3日开始在马德里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飙升受到与会者普遍关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了41%,而今年以来又继续上涨了8%。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1年中,全球玉米出口价格上涨了38%,小麦出口价格增长了130%,而作为亚太居民主食的大米出口价格则增长了98%。英国《金融时报》近期报道,发展中国家正增加粮食进口,限制出口,以防备粮食涨价。东盟各国拟联手抑制米价飙升,各成员国经济部长一致同意分享技术、研究成果和经验,使整个大米供应链更有效率,还提议将更多土地用于种植水稻。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很多,美国等粮食出口大国将部分粮食用于制造新型能源等因素是推动粮食价格上涨、国际粮食市场心理恐慌的重要原因,投机商趁机炒作也是重要因素。但世界粮食供应总体问题不大。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继续攀升,高烧不退。国际市场油价2008年5月5日大幅上涨,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盘中创下每桶120.36美元的历史新高。6月,油价逼近140美元。几年来,关于油价疯长的原因众说纷纭。大批专家学人热衷于分析石油价格疯长主要是经济发展导致需求旺盛、美元贬值和石油日益枯竭等原因所致。而实际上,2000年石油价格还在20美元徘徊,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也不过22美元一桶。这就有些悖论:世界经济发展需求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几年内能使石油价格涨到100多美元一桶?世界经济规模发展有这样快、这样强吗?几年翻5倍?这样的原因和结论显得牵强了。
        油价疯长的最根本因素是布什政府一班人的战争行动和单边政策,在几年内搅动了中东地区和世界形势,并引发了心理恐慌、投机炒作、报纸渲染等连锁反应。如果说,美国意图靠油价上升把持国际舞台、打击一些新兴经济体成长,却始料未及,客观上大大增强了美国本届政府最警惕的对手——俄罗斯以及伊朗的战略实力,两国每年净进账何止几百亿美元!2005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对于美国的外交斗争力度明显增强。伴随美国新政府可能吸取教训并采取稳健的对外政策,世界石油价格有望在2010年前后回归40美元(按照2003年美元汇率计算)每桶左右。因为世界石油储量和天然供应量不是问题,世界探明石油储量足可开采50多年,中东石油探明储量足可开采90多年,不必因炒作而过于恐慌。不可否认,推动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所谓石油资源枯竭的铺天盖地宣传恐怕是典型的跟风炒作和人云亦云的谎言泡沫。
        2009年后的美国新政府必须对8年来的外交战略错误进行纠偏和修正,而只要美国不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民主党上台希望非常大。无论美国的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总统上台,美国的对外战略调整已经势在必行。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不反思、不调整只能使美国在战略困境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只要美国改变单边霸权战略和进攻政策,归于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对外战略,国际社会的紧张神经得到舒缓,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对立情绪缓和,国际石油价格自然也就随之下跌。发展中国家应该秉承节能与开源并重的原则,一方面着眼于和立足于我们的现有能源消费主体如煤炭、水电等,加强国内石油勘探与开发,同时加强核能以及其他多种新能源开发。
        发展中国家阵营千差万别、类型多样,并继续发生变化。总体看,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并非是静态的概念和过程,而是一个加速分野、大浪淘沙的过程,其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继续突出并表现出强烈的动态性和竞争性。
第一,发展中国家的类别充满多样性,采用不同的视角和分类标准,就会出现不同的基本分类。从综合实力和综合影响看,世界上存在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在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发展中大国。这些国际经济总量大、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可观;有在各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如埃及、阿根廷、巴基斯坦、韩国、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规模小,综合实力和影响有限,尤其是50个最不发达国家处于被严重边缘化的艰苦地位。从与霸权国家关系来看,有伊朗、委内瑞拉、古巴、朝鲜以及叙利亚等与美国关系对立的所谓敏感国家;有坚持保持自己政治体制的缅甸、津巴布韦、朝鲜等国,这些国家也往往被美国成为“问题国家”;有伊拉克、阿富汗、苏丹等政局深受外界影响和干预的热点国家;有沙特、埃及、约旦、新加坡、韩国、波兰、罗马尼亚、乌克兰以及多数中美洲小国等与西方霸权国家保持较好关系的盟友国家。个别中小发展中国家则持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立场,貌似在夹缝中生存,实际是利用这一处境力图左右逢源、获得好处。还有其它不少国家态度中立,注意与西方霸权保持距离、避免引火烧身。
        虽然经济不是决定某个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单一标准,但却是重要的衡量标志。按照人均经济收入和发展水平来看,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分为50个最不发达国家、占多数的中低收入国、部分中高收入国以及少数高收入国(包括不少能源输出国)等。从发展要素和产业结构看,有新加坡、韩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非洲地区众多的工矿原料生产国、海湾六国、利比亚、委内瑞拉、俄罗斯等能源富集国以及冷战结束以来欧亚地区众多的转型国家。从更深层次分析看,亚非拉等各大区域内部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许多差别。但从发展的基本面看,那些发展模式适当、政局稳定、社会关系平衡的国家基本能够保持稳步发展,而发展模式失当、外部干预激烈、贫富分化加剧的国家往往导致政局动荡,谈不上基本的发展,能够阻止或减缓发展倒退已属万幸。
        第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和大调整之中,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多样性、不平衡性、竞争性日益突出。国际和地区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加快向纵深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东亚、东南亚和部分南亚国家注意把历史传统、具体国情、发展道路相结合,并深入推进各类区域一体化进程,其国家发展与区域合作有望继续保持良性和高速发展态势,继续引领区域发展潮流,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的民主化浪潮趋于理性,多数国家政治稳定并保持了3%-5%的经济增长,在非洲联盟及其许多区域合作组织的推动下,非洲总体的发展势头将继续保持,继续探索适合非洲国家自身的发展模式,非洲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将继续上升。尽管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但拉美国家的新左派思潮和国有化运动有望使不少拉美国家摆脱新自由主义导致的长期衰退,保持相对缓慢的增长。参差不一的伊斯兰世界继续呈现明显的分野势头,埃及、约旦、马来西亚、印尼等世俗化程度比较高的伊斯兰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预计可继续保持平稳的中速增长;土耳其在温和宗教政党的治理下,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得以继续保持,继续成为伊斯兰与现代制度结合比较成功的代表;海湾国家相对集中的政权借助美国的保护和能源富集,总体发展势头仍可保持。
发展中国家发展进程的多样性进一步突出,发展中国家的各类发展模式异彩纷呈并继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各国利益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也影响到各自的政策导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内部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继续出现分层,在发展速度、发展方略、发展质量、发展环境等方面仍面临许多差异。总体看,发展中国家的分化在加快,被美国打压的敏感国家、政局高度动荡的热点国家、被严重边缘化的最不发达国家等内外环境恶劣的国家则元气大伤,处境不利,要么继续止步不前,要么继续倒退,其与平稳发展的国家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从竞争性看,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利益虽然一致,但相互之间的猜忌将继续增多,对发达国家市场、资金和技术的竞争继续加剧,对自身能源、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意识继续加强,对重大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看法也仍将不时出现分歧。
        第三,虽然一段时期内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类别与发展分层不会有多大改变,但动态性的位置进退仍在实时发生,发展中国家的分化与分野在加速。一方面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另一方面,多数最不发达的贫穷国家却依然难有起色。受到国际资源和能源市场价格的剧烈变化、美国对外政策调整以及世界政治思潮演变的影响,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将程度不同地发生变化。美国政府更替及其随后的对外政策调整,往往极大地影响伊朗、朝鲜、委内瑞拉、苏丹、古巴、白俄罗斯,以及伊拉克、阿富汗等一些热点和敏感国家的国内政局以及地区、国际处境。虽然当前国际能源价格继续上涨,但这一现象多是由投机炒作、地区热点、大国霸权等非发展因素所导致,考虑到世界能源储量丰富、潜在供应不成问题,所以一旦导致国际能源市场价格上涨的非发展因素减弱或消失,国际能源价格出现较大程度的跌幅并在2010年前后回归到40美元每桶左右仍然是可能的。虽然油价的变动或降低将直接影响到一些能源富集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收入和国际影响,但却总体有利于依赖能源进口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近10多年来非洲国家的政局总体稳定,但个别国家依然政局动荡,仍有可能影响周边地区局势;拉美国家虽然基本摒弃了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但一些国家流行的新左派和国有化潮流能走多远仍然存在未知数;亚洲的区域发展和国家内部发展虽然方兴未艾,但这些国家的发展也存在脆弱性的一面,仍要警惕是否会再度遭遇金融危机或政局动荡等由于发展结构缺陷导致的新问题。以上这些不确定性所带给发展中国家的变化和影响不能掉以轻心。
        第四,新兴发展中大国和地区力量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客观上形成发展中阵营的核心国家,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国将继续抓住机遇、多方提升综合国力、稳步发展,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对话。这些国家对世界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继续得以明显体现,比如继续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继续谋求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中争取和维护发展中阵营的权益,并在气候变化、环保、反恐、人权与主权、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实际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促使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调整政策并引发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并对国际体系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埃及、印尼、阿根廷等在各自地区具有地区影响的国家也积极与发展中大国保持协调,并从多维度与发达国家发展关系。可以说,地区中等国家与发展中大国一道,谋求区域整合和集体优势,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明显带动作用,继续推动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地位上升。 
        发展中国家总体可望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其面临的基本挑战和诉求一定时期内也难以发生实质转变,但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又面对不少新挑战。 
        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成就,总体地位明显上升并可望继续保持下去。经过战后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克服重重困难与挑战,积极利用全球化进程中的有利因素,使其整体实力得以提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拉美、南亚、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经济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发展,一批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经基本改变了畸形的国民经济结构,它们的经济自主性大大增强,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发展方略。从总体实力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有所增强,稳步影响着世界力量对比,冲击着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牵制着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动向。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等多边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一系列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中日趋活跃,努力维护自身权益,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短期内难以发生实质性改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基本困难和诉求继续存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参差不齐,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部分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冲突,缺乏基本的发展环境;一些国家发展方略失当、腐败盛行,经济结构畸形,外债严重,无法摆脱恶性循环;50个最不发达国家多处于赤贫状态,为求基本的自保而苦苦挣扎。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从外围严重束缚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在制定和运作国际规则与机制方面具有优势,其发展仍包含着对发展中国家的大量盘剥因素;许多发展中国家则无法抵御全球化的冲击,面临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境地。 
        伴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发展中国家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仍面对许多非常具体的新旧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可望稳步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进一步增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重也在增多,发展中国家可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但一些新挑战和新困难也接踵而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问题、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债务问题、核扩散、恐怖主义、疫病传播等全球性问题,许多国家则是问题的直接当事国,其退路更少、处境更艰难,并往往在反恐、气候变化、生态与环保、人权与民主等问题上被发达国家强加标准和规则。面对全球性的问题,发达国家提出全球治理、有限主权、人权高于主权等主张,往往导致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损害其主权的后果;全球性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的扩张和渗透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形成某种制约和侵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不利处境总体上没有改变,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继续扩大;全球化进程将继续增大发生国际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发展中国家往往是最大受害方。同时,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地区冲突也将继续此起彼伏。 
        面对原有困难和新挑战,一些发展中国家无力或被动应对,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则勇于面对困难、主动迎接挑战。 发展中国家面对的问题更新、更具体、变化更快,这些国家设定的发展目标也随之更明确、诉求更细化、更注重实效。许多发展中国家明白,要赢得主权独立和国家发展,首先要自强,然后才有进一步的合作发展,这是多数国家对自身的基本要求。更多的发展诉求在于争取独立选择发展模式,在意识形态、人权与民主、国家安全等方面不受外来干涉,保证自己的发展权和主权独立;尤其是面对气候变化、环保标准、生态保护等新的发展焦点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如依照发达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高的技术门槛、更高的经济成本和起点的不公平,因而发展中国家力争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各国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应对以上新问题,但要考虑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诉求实施起来要遭遇发达国家的种种阻挠,但发展中国家将坚持要求历史、客观、公正地对待这些新问题,寻求平等地位、避免沦为发达世界的附庸。这样做也是相对理性而客观的,否则发展中国家将背上更沉重的发展包袱,难有翻身之日。 
        发展中国家需要继续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以壮大自身阵营,推动与发达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各国如何应对合作问题将决定着该国在未来发展分层中是上升还是下降的结局。 
        影响发展中国家分类的因素存在不变与变化的双重趋势。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合理、南北差距巨大、部分国家政局动荡或相互交恶、后发优势与劣势并存,人口、资源、环境包袱沉重,技术瓶颈难以逾越,利益诉求和发展理念不一等因素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左右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层次分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仍将直接和深刻影响地区和国际整体环境的变迁,美国与一些所谓“问题国家”的关系在今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后将面临大幅度调整的契机,这将直接影响伊朗、朝鲜、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等诸多敏感和热点国家的发展环境。国际能源价格的继续波动将直接影响到能源输出或输入国的发展速度和收入水平,将更大程度上影响海湾国家、俄罗斯、委内瑞拉等石油输出国的政治和经济。从全球化进程看,经济全球化能否稳步推进、会否遭遇挫折、反全球化运动如何发展等也将影响国际社会的整体发展环境。拉美左派的发展探求能否奏效也将是观察和衡量拉美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效果的重要风向标。 
        发展中国家必须努力推动自身阵营的合作与团结,在重大问题上克服分散或私利,保持一致和协调的立场。要通过加强南南合作继续谋求经济、科技、教育合作,推动各类发展模式的交流与借鉴,推动国际规则向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继续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南南合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加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经济独立和集体实力,改革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跨区域和区域合作有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联合与自强,需要继续弘扬和扩大。在东亚、拉美、非洲、中东、欧亚地区,各类区域合作有望继续焕发勃勃生机;世界范围内,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15国集团、24国集团等发展中国家的跨区域国际组织也将继续发挥重要推进作用。同时,地区大国和新兴大国在区域合作中客观上起到排头兵作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分散局面。但不可否认,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南南合作要取得实质收效,必须克服各国诉求不一、矛盾错综复杂、经济结构雷同、政府重视不足等不利因素。 
        发展中国家要辩证看待南北关系的两面性,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既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其发展的客观需要。尽管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但南北相互依存的趋势继续加深,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以及可持续发展将继续成为改善南北关系的重要纽带和契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正确看待南北关系和全球化的两面性,在努力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积极拓展南北关系中的合作面,促成自身发展进入新阶段。要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同时,通过八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美洲经济区、亚欧对话机制、东亚区域合作、欧洲-地中海合作对话机制等合作组织或形式,通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全球组织框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对话与合作,争取和维护自己的经济与政治权利。发达国家也必须意识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长期建立在南北差距持续拉大之上,发达国家不仅有责任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促进其发展,更要尊重其发展模式、不干涉其内政,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对话形式选择、议题设定、对话成果落实与分享等方面的发言权,并切实考虑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环保标准、国际规则等方面的新诉求,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发展。总之,南北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合作与斗争交织的长期过程,需要南北双方继续努力。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过程是重新分化组合、克服自身困难,适应并争取有利于自身的国际新秩序、与发达国家斗争与合作并存的过程。发达国家不是天生的,发展中国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历史经验和现实例证都表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自身努力,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建立合适的发展模式,借助外部机遇、稳步提升发展梯次、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