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
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
2014年12月
经过长达半年的筹备,由南南合作佩罗基金资助,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承办的“东盟国家小水电技术研修班”于2014年12月8日至10日在印度尼西亚素有“花园之城”、“美食之都”、“购物天堂”之美誉的万隆成功举办。来自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共8个东盟国家的能源电力领域的14位官员参加了本期研修班。这是所(中心)承办的第71期国际培训项目,也是首次承担由佩罗基金资助的项目。2014年12月4日至14日,所(中心)派出以徐锦才副所长为团长的6人工作小组赴印尼具体执行该项目,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东盟各国(除新加坡、文莱)蕴藏着丰富的水利和水力资源,但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小水电作为切实可行的环境友好型能源可以为解决当地电力短缺提供有效途径,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并能有效推动当地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及工矿业的开发,提高当地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数年来这些国家十分重视小水电发展,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开发政策、法律法规,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为小水电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由于电站运行管理能力不足、小水电站设计和设备生产能力薄弱,相关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等原因导致小水电开发进程仍然较为缓慢,严重阻碍了各国特别是偏远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水资源管理、利用和小水电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用经验,研发了大量的专有技术。作为国内唯一的全国性农村水电和电气化科研机构,所(中心)受国家商务部委托已成功开展了数十期针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的援外培训,且在2014年7月圆满执行了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小水电及太阳能系统农村电气化研讨班”项目,为东盟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小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并积极利用技术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政府合作框架下,开展了小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双边、多边技术合作与联合研究、示范,进行设备试制和推广。多年来,所(中心)与东盟国家的水利、农业、能源和环境等相关部门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期研修班,旨在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提供平台,对农村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特别是小水电专有技术和开发实践进行探讨和交流;分享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有效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今后在农村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设备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合作,互利互惠、共同推动各国小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为实现有效平衡地区电力供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奠定基础。
研修班的举办,受到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东盟秘书处、中国驻东盟使团、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在项目申报中给予正确指导并积极协助落实项目经费,东盟秘书处亲自负责招生,中国驻东盟使团孙彦参赞和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处DJOKO处长专程前来出席了隆重的开幕典礼并分别致辞。该项目的筹备组织工作还得到了合作方印尼国家电力公司下属电气设备维护中心(PLN PUSHARLIS)的大力协助。
研修班期间,各国学员听取了中国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发展、小水电开发实践(印尼)、中国小水电开发方式与技术特点、能源开发实例研究(泰国)、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应用、中国小水电设备与海外实践、中国小水电技术改造与箱式水电站等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考察了位于万隆近郊的建于1923年总装机为3MW(3×1MW)的Bengkok水电站及电气维护中心的水电设备生产维修车间。学员们还分别作了能源电力领域的国家报告,共同就小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现状、问题和前景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此外,东盟八国官员与所(中心)在技术讲座、实地考察和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小水电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合作倡议书”,为促进今后共同开展该领域的具体合作奠定了基础。
本期研修班内容务实且具有针对性,中国驻东盟使团孙彦参赞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及高度评价,孙参指出“各国官员与专家交流切磋,传递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发展理念与合作信息,将共同为中国—东盟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合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短短三天,赢得了各国官员对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的信赖,也搭建了友谊的桥梁。在研修班即将结束之际,来自马来西亚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的FAUZI先生代表全体学员深情发言,感谢主办方的精心安排和热情接待,并衷心希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可再生能源及农村电气化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
研修班闭幕后的第二天,应印尼国家电力公司下属电气设备维护中心(PLN PUSHARLIS)的邀请,我所(中心)工作小组在徐锦才副所长的带领下前去拜访。该中心专业从事电站设备制造、维修及工程服务,下属有六大设备生产维修基地。双方深入会谈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期待双方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并广泛开展合作,特别在分布式供电技术以及岛屿可再生能源(包括海洋能、太阳能和风能)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丰硕的成果。
基于本次佩罗基金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所(中心)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以下设想:
1、密切联系各国学员,利用学员的桥梁作用,把握各国小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市场动向,努力寻求机会,搭建合作平台;
2、借助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良好的国际环境,依托各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激励政策,共同争取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为具体合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积极申请中南半岛国家减贫合作基金,向东盟国家推广箱式水电站技术及设备,建造示范电站,推动各国小水电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互利合作,有效促进东盟国家农村电气化水平;
4、根据东盟国家实际情况,选择性建立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互补仿真演示平台,开展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及储能技术的研究;
5、响应国家“一路一带”建设战略,加强海洋能研究及岛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拟与马来西亚、印尼及菲律宾等国的研究机构合作申请执行“中国-东盟海上基金项目”。
本期研修班顺利结束并取得圆满成功,衷心感谢中国水利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及中国驻东盟使团等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必能开创我与东盟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的新局面,从而成功将技术合作(TCDC)进一步扩展到经济合作(ECDC)的领域,真正惠及到东盟国家的政府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