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太地区肉类科技培训中心王学平主任发言

2010-09-30 00:00:00 点击数:987 收藏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一所肉类食品专业性研究机构,创建于1986年。中心的主要建筑和1000多台(件)先进的仪器设备是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助的。2000年9月,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中国肉类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三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和亚太地区肉类科技培训中心也设立在该中心。 
        自1991年起,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开始承担国家的援外培训工作,先后培训了来自91个国家的853名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把中国和世界的食品行业先进技术推广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2007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6865万吨,比上年减少224万吨,下降3.2%。其中猪肉为4287万吨,减少363万吨,下降7.8%;牛肉为613万吨,增加37万吨,增长6.4%;羊肉382万吨,增加19万吨,增长5.2%;禽肉1448万吨,增加85万吨,增长6.2%。禽蛋产量2513万吨,增加105万吨,增长4.4%。
        与产量的变化相适应,2007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52公斤,比上年减少了1.9公斤,其中猪肉人均占有量为32.5公斤,比上年减少2.9公斤;牛肉人均占有量为4.6公斤,比上年减少0.2公斤;羊肉人均占有量为2.9公斤,比上年增加0.1公斤;禽肉人均占有量为11公斤,比上年增加0.6公斤;禽蛋人均占有量达到22.3公斤,比上年增加4公斤。2007年我国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的比重依次为62:21:9:5.6:2.4。与上年相比,猪肉下降2个百分点;禽肉上升了2个百分点;牛肉持平;羊肉下降了0.4个百分点;杂畜肉上升了0.4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国有级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为2847家,其中畜禽屠宰加工为1672家,肉制品加工1175家;另外有肉类罐头制造企业96家。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总数比上年增加161家,其中屠宰增加59家,制品加工增加102家;罐头制造增加企业13家。
        2007年全国国有级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工业资产总额达到1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98亿元,增长15.2%,其中畜禽屠宰加工形成资产额为740亿元,增加83亿元,增长12.65%;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资产额为750亿元,增加104亿元,增长16.09%;另外肉类罐头制造资产额35.88亿元,增加4.73亿元,增长15.18%。资料表明,畜禽屠宰加工对社会投资仍保持着较强的吸引力,其投资增长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态势。
        按照坚持“猪肉业稳定发展,禽业积极发展,牛羊业加快发展”的总原则,我国猪肉已由过去占肉类总量85%以上逐渐调整到现在占62%,既保障了市场肉类总量需求的平衡,又保障了肉类结构在调整中的替代,总体上既符合我国居民消费习惯、民族特点和动物生物体生长周期以及市场的变化,也符合世界肉类品种总体结构的变化趋势(世界肉类品种总结构比重中,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分别为40:30:24:5:1)。
        肉类制品的结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进一步调整。据测算,2007年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14.65,比上年增加了2.8个百分点;其产量达到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50万吨,增长5.3%。其中,中西式制品结构约为45:55。西式技术制作的制品中,高温制品约占到22%,低温制品约占35%;中式肉制品数量在技术改进中不断提升。
        2007年全国国有级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业销售总收入达到3400亿元,比上年增加699亿元,增长25.88%,其中畜禽屠宰加工销售为1800亿元,增加383亿元,增长27.03%;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销售为1600亿元,增加317亿元,增长24.7%;另外,肉禽类罐头制造销售为51亿元,增加11亿元,增长27.5%。
        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实现了农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食物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全民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2001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9260.7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为8848.85亿元;2007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均突破3万亿元,分别为32665.76和32087.36亿元,与2001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52.74%和362.62%,年平均增长率为10%左右,与我国GDP增长速度基本同步。
        我国的肉类和蛋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影响着世界,尤其近几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我们不失时机地与国际友人开展广泛的经济和技术合作。2002年我们组织了天津市经贸委和津南开发区与国际友人的交流,使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改过去单一的国际培训形式,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走出去”战略落实到了实处。2003年我们又带领外国朋友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由农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20届河北省经济贸易洽谈会暨第7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2004年我们经过深入调研,根据国内外形势,创办了“食品安全技术国际培训班”,受到商务部领导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5年、2006年我们又与全国知名大企业建立了联系,如:燕京、蒙牛、天狮等等,把中国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推介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2007年借中非论坛的春风,我们不失时机地创办了“中非常熟经贸洽谈会”,受到当地政府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非商会会长胡德平的高度评价。同年恰逢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我们精心筹划,创办了“首支奥运国际友人拉拉队”,并进行了以宣传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新浪网、人民网、香港娱乐、北京青年等几十个国内外网站和报纸都大幅报道了这些活动消息。
        2008年是最不平凡的一年。5月的中国沉浸在汶川地震的痛苦之中。当时我们刚刚接到44名外国友人,他们非常恐慌,我们制定应急预案,耐心安抚他们,介绍灾区情况和政府的救助措施,让外宾稳定情绪。在我们的细致工作下,他们由恐惧慢慢到理解最后到同情,最终他们积极募捐,为四川灾区人民捐款5400元。我们适应形势,抓住机会,组织他们到军事博物馆参观由中宣部、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总政治部、新华社联合举办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大型展览。那里大都是各机关团体组织参观的,我们是第一个组织外国人参观展览的,受到当时在场的新华社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奥运倒计时50天之际,我们又精心策划、组织了在白沟与河北人民共迎奥运的主题活动并进行了商务考察活动,这些活动给所有的外国友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在国际培训班闭幕式上,北京市商务局领导称,能够把抗震救灾和迎奥运有机的结合,这是培训史上的创举,应加以推广。
        世界也影响着中国。虽然目前的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但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国家已经陆续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制订了宽松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另外,还有很多相关条款会相继出台。据权威人士预测,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达到5.15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粮食是安邦之本,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是稳定大好形势的重要基础的一部分。据有关方面报道,我国2009年的GDP增长速度仍然不会低于8%。
        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坚信,暂时的困难会很快过去,我国的经济增长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不断加快。祝愿南南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