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国际发展报告 | 南太平洋岛国国际发展合作

2024-11-08 12:00:00 点击数:406 收藏

▌编者按

2023年12月15日,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发布首部全景式国际发展合作年度研究报告——《中国与国际发展报告2023-2024》,详细分析了当前国际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各方的政策动向与实践特征,并对全球发展倡议的八大议题展开重点分析。为便于读者了解报告内容,我们摘录系列核心观点,分次发布。《中国与国际发展报告2024-2025》将于12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与国际发展论坛期间正式发布,敬请期待!

南太岛国发展不平衡,政治影响力或能破局。南太岛国共有14个主权国家,总人口为750多万,以微型国家为主,经济体量及资源有限且发展动力不足,并且极易受外部因素和气候变化影响。同时,南太岛国尽管人口数量很少,部分环礁地区的人口密度却非常高,例如,马绍尔群岛、基里巴斯和图瓦卢。OECD数据显示,除库克群岛为发达国家,斐济、汤加和纽埃为中高收入国家外,南太岛国均为中低和低收入国家,所罗门、图瓦卢和基里巴斯为最不发达国家。

1. 受制于地域和资源限制,南太岛国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受地域和资源限制,南太岛国食品、能源严重依赖进口,新冠疫情后运输及采购成本的持续上升大大增加了国内居民的负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5年,南太岛国公共债务将翻一番。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南太地区的大部分外债来自多边机构。斐济、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和瓦努阿图等国的主要债权人是亚洲开发银行,持有上述岛国外债总额的38%。

按境外汇款占GDP比例计算,亚太地区前十大汇款接收国中有6个在南太地区。2022年汤加位居榜首,汇款流入占GDP的近50%。2020年约有46万南太移民居住在OECD成员国中,其中大部分在以下3个国家:澳大利亚(38%)、新西兰(34%)和美国(27%)。外汇收入除了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还直接支持了南太居民生计。在汤加,汇款平均占家庭消费的30%,在萨摩亚占8%。萨摩亚GDP连续三个财政年度(2019/2020、2020/2021和2021/2022)出现负增长,但萨摩亚的汇款仍然强劲,2020年和2021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6%和6.7%。由于过度依赖国际贸易和汇款来满足国内需求,南太岛国对外贸易中进口远远大于出口。因此南太岛国极易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对邻近大国和援助大国的依存度较高。

新冠疫情后,南太岛国旅游业、零售业和农业等国内生产支柱行业恢复缓慢,进一步阻碍了疫后经济复苏。预计2023年南太地区(不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的GDP平均增长率为3.9%,高于2022年的2.0%,但2024年预计将放缓至3.3%。尽管南太岛国于2022年8月重新开放边境,但重启旅游业后,游客人数并没有完全回升到疫情前的数量。纽埃旅游业萎缩明显,2022年,该国仅接待了670名游客,但疫情前平均每年会接待10500名游客。汤加2022年旅游业也仅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3%~9%。所罗门2022年表示,打算推迟脱离最不发达国家地位。

南太岛国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不仅需要应对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极端气候灾害,还要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巨大风险。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理事会(ESCAP)2023年报告中表示,南太岛国需要大幅增加灾害预警相关装置的投资,目前亚太地区因自然灾害经济受损最严重的前四个国家是瓦努阿图、汤加、帕劳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以2023年3月初瓦努阿图的龙卷风灾害为例,造成的损失约占其GDP的60%。

2. 南太岛国“抱团”政治影响力提升,但合作机制不稳。面积小、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滞后、气候灾害频发等多重限制使大多数南太岛国很难,甚至不可能走上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尽管经济体量有限,但是“一国一票的国际外交地位为南太岛国在国际谈判平台上争得了一席之地。通过太平洋岛国论坛、南太平洋大学、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集团等机制,南太岛国集体发声能带来的政治影响力不可小觑。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为例,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集团以联盟的形式推进“发展外交”,并成功将气候变化和海洋治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受地缘政治博弈影响,上述合作机制的运行并不稳定,但最终基于受援需求,南太岛国离不开集体发声的地区合作机制。2021年,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国家(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5国)宣布退出太平洋岛国论坛,启动为期1年的过渡期,因为按照论坛不成文的共识,2021年,应由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国家领导人担任论坛秘书长,但最终由库克群岛总理亨利普纳胜选。尽管2023年太平洋岛国论坛的18个成员国维持不变,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问题仍可能是未来分裂的导火索。

中国同南太地区发展合作稳步提升。中国同南太岛国的合作公开透明,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和意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针对第三方,也得到了太平洋岛国政府和民众的欢迎和认可。自1976年中国开始向萨摩亚提供援助,中国同南太岛国的经济技术合作正式拉开序幕。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巴新进行国事访问并再次同建交岛国领导人集体会晤,将双方关系提升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此之后,中国同南太岛国高层和各级别官员交往密切。2019年中国同所罗门群岛建交后,当年9月基里巴斯宣布同中国建交。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对南太岛国的认捐额为2.79亿美元,实际支出1.1亿美元,用于支持77个发展援助项目。前五大受援国分别为所罗门群岛(0.41亿美元)、密克罗尼西亚联邦(0.25亿美元)、瓦努阿图(0.16亿美元)、基里巴斯(0.12亿美元)和巴新(716万美元)。

1. 合作基于南太岛国需求。中国同南太岛国建交以来,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合作力度不断加强。基于同南太岛国的伙伴关系,中国持续推进政治和经济层面的深度合作,就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灾害等人道主义危机给予支持。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方面,2021年12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备库在广州正式启用,这一储备库在汤加救灾物资的紧急筹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同建交岛国举行了10余场双、多边卫生专家视频会,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经验。中国积极向岛国提供疫苗、抗疫物资以及现汇援助,帮助岛国修建隔离病房等设施。截至2022年5月,中国已累计向南太岛国提供59万剂疫苗,各类物资超过100吨。

气候灾害应对方面,中国作为自然灾害频发国,有丰富的防灾减灾救灾经验能够和南太岛国进行沟通分享。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灾害管理合作机制,并于2023年2月在广东正式启用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该中心的建立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参与南太岛国气候灾害防治、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

2. 长期合作务实有效。2022年,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议期间,中国和南太岛国签署了52项双边合作协议,并承诺持续打造应急物资、减贫、气变、防灾、农业、菌草中心6个新合作平台。目前6个合作平台均已建立,有效促进了中国同南太岛国的民间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截至2022年,中国与南太岛国已结成22对友好省(州)市关系。汤加驻华大使拉图公开表示,“多年来,中国真诚帮助南太岛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南太经济民生发展”。斐济作为同中国建交最早的南太岛国之一,也公开赞赏并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并积极推动双方在经贸、农业、渔业、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合作。

3. 未来合作着眼双方需求及优势。为进一步拓展同南太岛国的发展合作,一是可以依托重点合作伙伴国家,发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优势,提升发展援助效力。中国对南太岛国以基础设施建设援助为主,着重应对南太岛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贸合作通路少的痛难点。中国援建的萨摩亚国际机场和巴新的机场道路,都有效推进了南太岛国的地区间合作与发展。未来合作可基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一系列整修、培训等能力建设支持,并同步提升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韧性。二是可以持续推进气候变化治理国际合作。从建立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层面来看,通过加强同南太岛国及周边国家、国际组织、民间机构的合作,中国能够在气候治理相关议题上拥有更多主动权。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作为全球共同挑战,是弥合各国立场差异,推动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区域大国合作的切入点,同区域大国的合作能够有效形成对南太岛国援助的优势互补。三是在区域合作层面,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同南太地区组织的合作,提升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力度。目前中国仅同太平洋岛国论坛合作较多,未来可以考虑增强与太平洋共同体、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集团等其他南太地区机制的合作。充分发挥应急物资、减贫、气候变化、防灾、农业、菌草六大中国—太平洋合作平台优势,与南太岛国在六大领域打造发展合作示范项目,提升区域合作的综合效应。——摘自《中国与国际发展报告:透视与展望2023-2024》第十章“南太平洋岛国国际发展合作”(撰稿人:徐佳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来源:中国与国际发展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